close
農曆年假期看完了一套小說--大明王朝1566( 嘉靖與海瑞)
背景是嘉靖39年到45年去世時期
從海瑞初出茅廬到與嘉靖翻臉

明朝是個什麼都有的朝代
也是最黑暗昏沉的朝代

有昏君、 有黨爭、 有倭寇、有變法
有清官、 有名將、有能臣、有閹黨
不像清朝,有洋人長驅直入的外力破壞,
明朝是個由內慢慢爛到外面的蘋果,
腐爛到最後自己爆開,
滿人也就接收的天經地義了

嘉靖說實在沒有比萬曆或天啟來得無能,
他執政的年代也還不到民不聊生的地步,
但是我覺得作者會拿這段來寫,
是因為黨爭的勢均力敵,
嘉靖也還不算是不視事,
那麼這中間的權力鬥爭及君臣互動成了最精彩的橋段

嘉靖腦袋是清楚的,
一手掌握所有的財經稅賦政策,
根本就是當朝的財政部長,
對嚴黨的貪污,
他也不是不知道,
大臣的一舉一動 
他都有東廠的眼線,
但是他為什麼容忍他們繼續下去?
僅僅安排了清流理學代表的大臣入閣,
清流如徐階 高拱 張居正 
便和皇儲聯手倒嚴
也展開了這場表面上是"貪腐vs清流" 
說穿了也不過是權力鬥爭的較勁

看前兩部的時候, 
我還會覺得他還不壞,
但看到他為了給嚴嵩父子面子, 
居然要殺一個他自己也明知是無辜的百姓, 
還是一個抗倭有功的義軍,
我就開始對他失去信心,
甚至為了蓋道觀犧牲了軍餉, 
就非常失望了

嘉靖不只是敗在迷信, 
也敗在不肯面對自己錯誤的個性,
他知道嚴嵩父子的貪污害了無數百姓, 
也是造成他財政困難的一大原因,
可是他不肯挖掉毒瘤,
任由它一天天長大發膿
,直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他內心自捫是自己的放任造成今天的局面,
但他不肯承認是自己的失策造成,
或許和古代君主極權神格話有關吧

人  指責別人的錯誤很簡單  
但誠實面對自己的缺點就難了

不過有一點,我倒是長了知識:
議政時, 嘉靖從不說話, 讓下面的去說去辯去爭,讓下面的人揣摩上意去說
做對了, 他便認可,做錯了, 責任永遠是下面的
所以, 臣子們越吵,他越入定

要命呀, 這管理模式好像有點兒似曾相識呀~~~~

海瑞
關於海瑞,
小五或小六時看過一本"海公大紅袍",
對這個清官有點印象
後來到了大一,
教授開的書單第一本就是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
裡頭提到海瑞 "古怪的模範官僚"
這是我第二次讀到海瑞,
海瑞雖古怪的不進人情  
家庭也不算和樂
但他的正氣及清廉卻是讓人心嚮往之
上疏大罵皇帝,
把個嘉靖氣得半死,
更絕的是嘉靖居然會
"他想做比干,我還不想當紂王呢!!"  只好打下人出氣
這兩個君臣的關係很妙,
可惜嘉靖終究是個二流的皇帝  
海瑞也就當不成魏徵  
只能在大牢關到嘉靖死後才被放

可惜  中國幾千年才出一個海瑞呀..............

胡宗憲    趙貞吉
這兩個很有對比的趣味
一個是憂國憂民積勞成疾,卻因為依附嚴嵩起家,在歷史上沒辦法得到太高的評價
一個是大奸似忠,迎合上意, 卻因依附清流,名聲也不至臭掉
到底藉助負面方法達成使命感及責任心較好呢?
還是以清高態度達成自己爭寵的目的好呢?
當然, 這兩個人的個性是否真如作者所寫
畢竟這不是學術論文,
只是歷史小說 

這本書最感人的一段
是戚繼光胡宗憲救河堤的橋段,
當軍人勾著手跳下去堵洪水,
百姓跪求下水的那一剎那
不哭不泣者   非人也

看完大明王朝後
除了過癮佩服作者不愧寫出雍正王朝劇本之外,
對於人性對權力金錢的追求,
君臣師生上司下屬同僚的複雜情感更有感動,
甚至說  
這是一種思想的成長也不為過

只是,當思慮變得瞻前顧後之後
再也回不去的單純,
是不是也是成長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蠍宅女的熱拿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